毛泽东有两个闺女,他给这俩闺女起的名字,都是从《论语·里仁》那句“君子说话要谨慎,做事要勤快”的话里来的。
毛泽东边讲解边抬头望天说道:“你看,天上飘起点小雨,鱼儿都冒出头来了,这就是小雨让鱼儿出游啦。接着,风儿一吹,燕子就在空中翩翩起舞,那就是微风中燕子斜飞。明白了吗?”
李讷回想起往事,脸上带着温情:“跟爸爸一起走路时,我总爱拽着他的手。那时候我手还小,只能捏住他的一个手指头。”
慢慢地我长大了,手也变大了,开始能拽住爸爸的两根手指,没多久就能整个握住爸爸的手掌了。爸爸的手特别暖和,现在想想,那时候可真开心啊!
毛泽东很疼爱李讷,但他总是提醒她别太骄傲,也别想着能有什么特权。1953年,李讷考上了北京师大女附中,从那以后,她都是自己骑车去学校,毛泽东从没让人专门接送过她。
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,都把她看作一个性格内向、不常开口说话的平常同学。
孙岩老师回想起李讷在师大女附中上学的日子,说她文史科目特别厉害,班上其他同学都比不上她。
真是独一无二的。孙岩觉得,这也许是因为她有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精通的爸爸,影响可不小呢。
在师大女附中上学的时候,李讷有时候会冷不丁地掏出一首诗或者一篇古文,请老师当面听她背诵。刚开始,老师挺纳闷的,她就解释说,是她爸爸让她找老师帮忙盯着背的。
接着,老师翻开着书,听李讷一字一句地往外念。听说,毛泽东给李讷划了好多古诗,李讷下功夫读了很多遍,差不多都能从头背到尾了。
时间一长,李讷的文史基础打得特别牢固。老师们纷纷夸奖李讷的作文很有见地,一点也不像是出自高中生之手。
毛泽东很在意李讷的学习情况,常常在晚上没事的时候找李讷谈心。
聊天时,毛泽东爱随口引用诗词里的故事,而李讷因为爸爸的影响,聊起这些来特别得心应手,他们俩经常聊着聊着就到了深夜。
有时候,毛泽东瞧见女儿聊着聊着竟然打起了盹,抬头一望墙上的时钟,都已经是半夜两三点了,这才恍然大悟,赶紧催促李讷快去休息。
【二、】
毛主席爱游泳,特别喜欢在大江大河里畅游。他常说:“我相信自己能活两百岁,游泳时能击起三千里浪花。”这话体现了他的个性,也展现了他的胸襟和气度。
李讷很小的时候,就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游泳。不过,游泳时爸爸给她立了个规矩,那就是不允许她用救生设备。
毛泽东从小就迷上了游泳,他觉得游泳是磨练意志的绝佳途径,常告诉孩子们要像他那样勇敢地迎接自然和人生的挑战,不畏艰难,自信且坚韧不拔。
李讷上中学那会儿,有件事情让她一直忘不了。
那一年,印尼总统苏加诺派人给中南海食堂送来了牛奶和面包,说是给毛主席的孩子们加加餐,吃得更好点。
食堂的厨师给小朋友们热了牛奶,还准备了面包抹上黄油,小朋友们开心地把这些美味都吃光了。要知道,他们平时早餐也就只是喝喝稀饭,吃点咸菜和馒头片呢。
毛泽东得知此事后,立刻召集家里所有人开了个会,狠狠地把孩子们教训了一顿。
李敏年纪稍长一些,所以还能接受爸爸的这种责备;但毛泽东最宠爱的李讷就觉得特别难过,眼泪哗哗地往下掉。然而,爸爸看到她哭了,也没有流露出半点心疼,依旧严厉地批评了她一顿。
对于其他国家领导人送的礼物,毛泽东处理得既讲规矩又有度:只要是值钱的礼品,他都会上交给公家。那些不好保存的当地特产,比如水果就给幼儿园,几包茶叶就给身边的工作人员。这些东西从没进过他家孩子的口袋,甚至都不让他们看见。
【三、】
1959年夏天,李讷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。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,她琢磨着要顺着自己的爱好和长处,在文学这块儿闯出一番天地。于是,她好多次跟父亲谈心,想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。
毛泽东心里头特别想让女儿去当个教书先生。可能是因为自己年轻时也教过书,所以哪怕后来当上了党和国家的大领导,他对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有着特别的感情。
不过,毛泽东是个通情达理的父亲,从来不会硬要孩子按照他的想法挑职业,所以他跟李讷讲,他的看法也就只是个建议罢了。
不过,李讷的妈妈却希望她能去学习船舶制造。这和李讷自己的想法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。因为这,李讷和妈妈没少拌嘴。但李讷外表看起来温柔,内心却十分坚韧,跟她爸爸毛泽东很像,所以她不会轻易改变主意。
看到李讷这么固执,她妈妈就想找学校来一起劝劝她。李讷的老师们大多觉得:“
李讷的班主任孙岩老师直接了当地说:“
就这样,李讷实现了心愿,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,学习历史专业。
【四、】
上了大学,李讷跟其他同学一样,住在学校里,吃饭就到食堂,只有每周六课程结束后才会回家。
有一回,李讷放学晚了,卫士李银桥怕她一个女孩子晚上走路有危险,就悄悄地安排了车子去接李讷,这事儿他还没跟毛泽东说呢。
毛泽东知道这事后,把李银桥狠狠地训了一顿。李银桥满心委屈地辩解道:“
听到李银桥的话,毛泽东更加生气了:“
老爸最懂女儿心,毛泽东清楚李讷身上没有那些当官家庭孩子的傲慢和娇气。特别是她在北大读了《庄子·秋水篇》这书后,写信给爸爸说,她要从心底里和同学好好相处,毛泽东听后特别开心。
1963年1月4号,毛主席亲自给李讷回了封信,信里写道:“李讷宝贝,收到你的信了,爸爸特别开心。看到你用心思考,努力争先,干劲十足,这样你就掌握了主动权,这就是上大学比中学好的地方。”
中学里也有两类学生,一类是早早接触社会比较懂事的孩子,另一类是被宠坏了的“官二代”。既然你已经读了《秋水》这篇文章,那真是太棒了,你不会再像河伯那样自大了,真心为你感到高兴!
这封信里,毛泽东叮嘱李讷要多干实事,少说大话,别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想着搞特殊,得保持低调谦逊,老老实实做人。
他觉得,让干部的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,锻炼出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,这样能更好地提升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。
1960年,全国多处地方都遭遇了天灾,同时还得偿还苏联的欠款,这让刚成立不久的祖国遇到了好多棘手的问题和难关。
毛主席主动减少了自己的口粮,他平时很喜欢吃的红烧肉,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再碰了,连鸡蛋也不吃了。
毛泽东对待女儿李讷,就像对待寻常人家的孩子,让她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食堂。不过,每当李讷放假回到家里,毛泽东还是会吩咐厨房,想尽办法给女儿做点美味佳肴,让她解解馋。
因为在学校总觉得饿,李讷每次回家都会大吃特吃一顿。毛主席从不跟女儿透露自己平时吃啥,只是悄悄地省下自己的那份口粮,好让女儿能吃得饱饱的。这就是毛主席作为爸爸,对女儿满满的爱意。
1965年夏天,李讷完成学业后被安排到《解放军报》做编辑,终于穿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军服。为了省掉一些不必要的琐事,她用了个假名“萧力”(听起来就像是小李),成了《解放军报》和毛主席之间的传话人,专门把军队里的一些事情告诉毛主席。
1967年秋天的一个10月里,毛主席叫来了李讷,要她陪着自己去香山逛逛。
漫步在香山的小径上,毛主席望见满山的红叶,不由得想起了孩子们小时候总围在自己身边的情景。现在他们都长大了,一个个都走了,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拍了拍李讷的手,感叹说:“你们都长大成人,一个个离我而去了......”
李讷从爸爸的话语里感觉到了一点难过,她明白爸爸上了年纪,想要孩子们多陪陪他。于是,她笑着跟爸爸撒了个娇:“我以后都不离开爸爸,会一直陪在爸爸身旁的,行不?”
听了李讷的话,毛主席心里乐开了花,但他明白这不太现实。他笑眯眯地说:“这哪儿成啊?爸爸可不能只顾自己。大海那么宽,鱼儿随便游;天空那么高,鸟儿任意飞。你们这些年轻人啊,就得去大风大浪里闯闯,经受点考验,锻炼锻炼,见见世面,经历些风雨才好......”
打那以后,李讷就老想着挤点时间回家陪陪老爸,跟他聊聊工作上的那些事儿,还有生活里的小点滴,就是一直没跟老爸提,自己在报社摸爬滚打了一年多,靠着拼劲儿,已经升到了《解放军报》的领导岗位,做了总编辑啦!
【五、】
1968年的某一天,当毛主席在会见那些即将前往越南支援抗战的军事干部时,意外地在他们中间瞧见了自己的闺女李讷。
毛主席赶紧招手叫汪东兴过来,问:“李讷是干啥的?也来参加这个活动吗?”汪东兴回答说:“主席,李讷是解放军报社的一个重要领导。”
听到闺女成了《解放军报》的总编,毛泽东没露出笑脸,反倒是皱起了眉头。
见过面后,毛主席对汪东兴讲道:“那小姑娘既没有历练过,也没领导过啥实际工作,一下让她挑那么重的担子,当大官,万一出错了谁来顶呢?还是让她先到基层摸爬滚打几年,再看看情况吧!高干的娃娃们,不能仗着老爹的权势去享受特权啊!”
没过多久,李讷就告别了解放军报社,转而去江西省瑞金县沙洲坝大队的上坝生产队,参加劳动锻炼去了。
1971 年 9 月上旬,正在江西瑞金沙洲坝大队干活的李讷,看上了一个姓徐的普通服务员。于是,她给老爸写了封家书,希望老爸能点头答应她和小徐的婚事。
过了半个月,中央办公厅的头儿汪东兴给秘书路来谦派了个活儿,让他代替毛泽东去江西参加李讷的婚礼。
汪东兴专门递给路来谦一个沉甸甸的大白布袋,还有一封信,告诉他布袋里装的是主席为李讷婚礼准备的礼物。
路来谦瞅了一眼,见那包袱是长条形的,外面绑着军绿色的背带,心里琢磨着,主席给女儿的“陪嫁”肯定不简单,自己得好好把这宝贝疙瘩亲手交到李讷手里。
当路来谦背着行李,一脸疲惫地走到江西的中办“五七”干校时,发现李讷已经早早地在那边等他了。
她谢谢完路来谦后,先拆开了爸爸寄来的信,聚精会神地读了一遍,然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随后,她又很谨慎地解开了那个大包裹。
路来谦心里直犯嘀咕,包袱里头到底装的是啥宝贝?可等李讷一解开包袱,路来谦大吃一惊,原来毛主席给女儿的“出嫁礼物”,竟是整整 39 卷的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!
毛主席的心思很明确,就是希望李讷的孩子也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,将来能够继承共产主义事业。
李讷的婚宴就在“五七”干校的一间平常宿舍里办了。婚礼办得很简单,算上路来谦,来参加的人也就十几个。
婚房就是两间平平常常的小屋子,里面那张大床是用两张小单人床拼在一起的,床上垫了薄薄的垫子,铺着棉布的床单。外面的屋子里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这些简单的家具,整个新家里,连一个“喜”字都没见到。
瞧着主席闺女的婚礼如此朴实无华,路来谦心里直感慨。
可惜的是,因为好多原因,李讷和小徐最后还是分开了。毛泽东知道李讷离婚后,心里挺不是滋味,跟身边的人感慨道:“哎,讷娃结婚也太着急了!”
【六、】
1985年,经过李银桥的牵线,李讷和昆明军区一个军分区的参谋长王景清喜结连理,从那以后,她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人,过上了简单却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结婚后没多久,李讷和老公王景清一块儿去了韶山毛主席的老房子。李讷心里头想跟去世的爸爸说一声:“爸,我现在又过得开心幸福啦!”
李讷的老公王景清,老家在陕西榆林,他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,1940年,才11岁就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,而且还给毛泽东当过警卫员。
王景清娶了李讷后,他们俩感情一直挺深的。他们的儿子现在北京当普通上班族,每个月赚的钱不算多。
要是李讷说句话,那肯定会有大堆人乐意帮忙。
有媒体报道过,沂蒙山老区有位老板,听说李讷日子过得紧巴,就给她捐了些钱。可李讷没要,转手就把钱捐给了希望小学。她说:“
毛泽东离世后,李讷没有拿到他的一分钱财产。她安分守己,全靠自己挣的工资过日子,不过她却说,自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,什么都不缺。
李讷对儿子管教得很严,她盼着儿子能成为一个靠自己本事吃饭、平平常常的劳动者。要是连这都做不到,那他就不能算是毛泽东的好外孙了。
李讷觉得,爸爸毛泽东留给她的最宝贵的东西,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。
她爱用罗曼·罗兰的话来描绘爸爸的内心世界:“伟大人物的心就像山顶一样,那儿总是刮着大风,被云雾笼罩,但空气却出奇地清新。”
【参考资料:】
丁晓平讲述:毛主席和小女儿李讷的故事。
孟红:说说毛泽东是怎么教育孩子的
